開刀生仔

一、剖腹產疤痕的類型與形成原因

剖腹產(開刀生仔)是現代醫學中常見的分娩方式,但術後留下的疤痕往往讓許多媽媽感到困擾。疤痕的類型主要分為兩種:蟹足腫肥厚性疤痕。蟹足腫是指疤痕組織超出傷口範圍,呈現紅色或紫色的突起,常見於體質敏感者;肥厚性疤痕則局限於傷口範圍內,但會變得厚實且發紅。

影響疤痕形成的因素包括:

  • 體質:遺傳性疤痕體質者更容易形成明顯疤痕。
  • 年齡:年輕媽媽的皮膚修復能力較強,但膠原蛋白過度增生可能導致疤痕更明顯。
  • 手術技巧:醫生的縫合技術與傷口處理方式直接影響疤痕的嚴重程度。

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約有15%-20%的剖腹產媽媽會出現明顯的疤痕增生問題。因此,了解疤痕類型與成因是後續護理的基礎。

二、剖腹產疤痕護理的黃金時期

術後早期護理是影響疤痕最終外觀的關鍵階段。一般來說,剖腹產後的前6個月是疤痕護理的黃金時期,尤其是術後2-3週內,傷口開始癒合,此時正確的護理能有效減少疤痕增生。

許多媽媽會問:「何時可以開始使用除疤產品?」建議在傷口完全癒合、無滲液或發炎的情況下(通常為術後2-4週),經醫生確認後再使用矽膠貼片或凝膠等產品。過早使用可能刺激傷口,反而不利於恢復。 開刀bb奶粉

三、剖腹產疤痕的居家護理方法

居家護理是淡化疤痕的重要環節,以下是幾種常見且有效的方法:

3.1 傷口清潔與保濕

術後初期,傷口需保持乾燥與清潔。使用生理鹽水或醫生建議的消毒液輕拭傷口周圍,避免直接觸碰傷口。待傷口癒合後,可塗抹保濕乳液或維生素E油,保持皮膚彈性。

3.2 按摩:促進血液循環,軟化疤痕

每天輕柔按摩疤痕部位5-10分鐘,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軟化硬結組織。建議使用無香料的乳液或精油,以畫圈方式按壓,避免過度用力。

3.3 矽膠貼片/凝膠:持續加壓,減少疤痕增生

矽膠貼片或凝膠是目前醫學界公認的有效除疤方式。其原理是通過持續加壓與保濕,抑制膠原蛋白過度增生。建議每天使用12小時以上,持續3-6個月

3.4 防曬:避免色素沉澱

疤痕部位對紫外線特別敏感,容易導致色素沉澱。外出時應使用SPF30以上的防曬產品,或穿著高腰褲遮蓋疤痕。

四、醫學美容除疤治療

若居家護理效果有限,可考慮醫學美容治療:

4.1 雷射治療:磨皮雷射、染料雷射

磨皮雷射能去除表層疤痕組織,刺激膠原蛋白重組;染料雷射則針對紅色疤痕,減少血管增生。根據香港整形外科醫學會的數據,約70%的患者在接受3-5次雷射治療後,疤痕明顯淡化。

4.2 注射治療:類固醇注射、玻尿酸注射

類固醇注射可軟化蟹足腫,但需多次治療;玻尿酸則能填補凹陷疤痕,效果較自然。

4.3 手術切除:針對嚴重疤痕

對於嚴重的肥厚性疤痕,可考慮手術切除並重新縫合,但需配合術後護理以避免復發。

五、剖腹產疤痕的飲食建議

飲食對傷口癒合與疤痕淡化至關重要:

5.1 促進傷口癒合的營養素

  • 蛋白質:幫助組織修復,如雞蛋、瘦肉。
  • 維生素C: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如柑橘類水果。
  • :加速傷口癒合,如堅果、海鮮。

5.2 避免刺激性食物

辛辣食物、酒精或海鮮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導致疤痕發紅或瘙癢,應盡量避免。

六、剖腹產疤痕的心理調適

疤痕不僅是身體的印記,也可能影響心理狀態:

6.1 正確看待疤痕,接受自己的身體

疤痕是母愛的見證,無需過度焦慮。試著接納它作為生命歷程的一部分。

6.2 尋求支持與鼓勵

加入媽媽社群,分享護理經驗,能獲得情感支持與實用建議。

6.3 重新找回自信與美麗

透過適當的護理與治療,疤痕會逐漸淡化。更重要的是,媽媽們應學會欣賞自己因孕育生命而更豐盈的美。

0


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