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肝已成為香港最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根據香港肝臟基金會2022年統計,全港約有27%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當肝細胞內積聚過多脂肪(主要是三酸甘油脂),就會形成脂肪肝。初期脂肪肝症狀並不明顯,可能僅有輕微疲勞或右上腹不適,但隨著病情發展,會出現食慾不振、體重異常下降、皮膚搔癢等明顯警訊。
脂肪肝對肝臟的損害是漸進性的:最初是單純性脂肪肝,肝臟功能尚能維持;若未及時控制,會發展成脂肪性肝炎,此時肝細胞開始壞死,肝功能指數(ALT/AST)升高;約有20-30%患者會進展為肝纖維化,最後導致肝硬化。值得注意的是,脂肪肝患者發生肝癌的風險比健康人群高出2-3倍。
脂肪肝可能引起的併發症不僅限於肝臟:
特別需要關注的是,脂肪肝患者往往同時存在代謝症候群,這與腎病飲食餐單的制定密切相關,因為不當的飲食會同時加重肝腎負擔。
中醫將脂肪肝歸屬於「積證」、「痞滿」範疇,主要病機為肝失疏泄、脾失健運。針對不同體質,中醫食療提供了個性化調理方案:
| 食材 | 性味 | 功效 | 適用體質 |
|---|---|---|---|
| 枸杞 | 甘平 |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 肝腎陰虛 |
| 紅棗 | 甘溫 | 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 氣血不足 |
| 山楂 | 酸甘微溫 | 消食化積、活血化瘀 | 痰瘀互結 |
枸杞紅棗茶的製作需要特別注意:取枸杞15克、紅棗5枚(去核),用500毫升沸水沖泡,加蓋悶15分鐘。建議在下午3-5點(膀胱經當令時)飲用,此時利水排毒效果最佳。連續飲用3個月後,香港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觀察到受試者的肝功能指數平均改善23%。
山楂決明子茶特別適合嗜食肥甘厚味者:取生山楂10克、決明子15克,加水600毫升煮沸後轉小火煎煮20分鐘。決明子需先炒至微香,以增強其降脂功效。這款茶飲對於同時需要痛風中醫治療的患者尤為適合,因山楂能促進尿酸排泄。
根據香港濕熱氣候特點,常見三種體質的食療重點:
在制定腎病飲食餐單時,需同時考慮脂肪肝的飲食限制,避免高磷、高鉀食物與高脂食物同時攝入,這需要專業中醫師個別指導。
規律作息對肝臟修復至關重要。中醫理論認為晚上11點至凌晨3點是膽經與肝經當令時間,此時應處於深度睡眠狀態。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研究顯示,持續熬夜超過3個月的脂肪肝患者,其肝功能異常風險增加67%。建議最晚應在晚上11點前就寢,並保證每日7-8小時的優質睡眠。
適度運動的標準應根據個人體能狀況制定:
香港衛生署建議,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能有效促進肝內脂肪燃燒。
情緒管理在脂肪肝治療中常被忽略。中醫認為「怒傷肝」,長期壓力會導致肝氣鬱結,影響脂肪代謝。香港心理衛生會調查發現,妥善管理壓力的脂肪肝患者,其治療效果提升31%。推薦的減壓方法包括:
對於需要痛風中醫治療的患者,情緒穩定更有助於尿酸控制。
穴位按摩作為中醫特色療法,對改善脂肪肝症狀有明顯輔助作用。以下三個關鍵穴位需要重點關注:
位於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此穴是肝臟背俞穴,能直接調節肝臟功能。按摩時應取坐位,用拇指指腹按壓,配合深呼吸,每次按壓3-5秒,重複10-15次。香港中醫學會臨床觀察顯示,持續按摩肝俞穴8週後,患者肋脹不適症狀改善達58%。
在足背第1、2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作為肝經原穴,太衝穴擅長疏肝理氣、平肝熄風。按摩時應以食指指關節持續點按,感覺酸脹為度,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鐘。特別是對於同時接受痛風中醫治療的患者,按摩此穴還能緩解因尿酸結晶引起的足部不適。
位於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此穴是強壯要穴,能健脾益氣、化痰祛濕。可用艾條懸灸此穴15-20分鐘,距離皮膚2-3公分,以局部溫熱為宜。研究發現,定期艾灸足三里能提升消化酶活性27%,有助於改善脂肪代謝。
穴位按摩需注意:飯後1小時內不宜進行,按摩前應修剪指甲,孕婦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若配合專業痛風中醫治療,應告知醫師正在進行的穴位按摩,以便整體調整治療方案。
定期體檢是早期發現脂肪肝的關鍵。香港肝臟基金會建議:
早期脂肪肝通過積極干預,完全有機會逆轉。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數據顯示,第一期脂肪肝經過6個月規範治療,康復率可達85%。
堅持健康生活方式需要多管齊下:
對於合併腎病的患者,腎病飲食餐單應在營養師指導下制定,確保在控制脂肪肝的同時不加重腎臟負擔。
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包括: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脂肪肝治療是個長期過程,通常需要堅持6個月到2年才能見到明顯效果。香港醫管局提供的脂肪肝管理計劃顯示,遵醫囑性達80%以上的患者,其肝功能恢復正常的速度比不規律治療者快2.3倍。
對於同時患有痛風的患者,痛風中醫治療應與脂肪肝治療同步進行,因為兩者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專業中醫師會根據個案情況,制定整合性治療方案,包括中藥調理、飲食指導和生活方式介入,這對腎病飲食餐單的設計提出更高要求,需要精準計算營養素比例,確保肝腎同治的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