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失調症狀月經,內分泌失調看哪科

簡介:什麼是內分泌失調,以及它如何影響月經週期

內分泌失調是指體內激素分泌異常,導致身體機能失衡的狀態。激素是調節生理活動的化學信使,而月經週期則高度依賴於多種激素的精密協調。當內分泌系統出現紊亂時,最直接的反應往往是月經週期的異常。根據香港婦產科學會的統計,約有30%的育齡女性曾因內分泌問題出現月經不規律的狀況。常見的表現包括週期縮短或延長、經血量過多或過少,甚至閉經。這些症狀不僅影響生活品質,還可能暗示著更深層的健康問題,例如多囊卵巢綜合症或甲狀腺疾病。

內分泌系統概述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由多個腺體組成,各司其職分泌不同激素:

  • 下視丘: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調控腦下垂體
  • 腦下垂體:分泌卵泡刺激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直接影響卵巢功能
  • 卵巢:分泌雌激素和黃體酮,主導子宮內膜變化
  • 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影響全身代謝與月經規律

在正常月經週期中,FSH促進卵泡發育,雌激素隨之上升;LH高峰觸發排卵後,黃體分泌黃體酮準備受孕環境。若此精密鏈條任一環節失衡,便會導致內分泌失調症狀月經異常。

內分泌失調的常見原因

多囊卵巢綜合症 (PCOS)

香港大學研究指出,約15-20%育齡女性患有PCOS,其特徵是雄激素過高、卵巢多囊樣變,常伴隨月經稀發或閉經。患者胰島素阻抗加劇激素紊亂,形成惡性循環。

甲狀腺功能異常

甲狀腺激素過多(亢進)或過少(低下)均會干擾月經。香港衛生署數據顯示,甲減患者中約45%出現月經量增多,而甲亢患者則常見經期縮短甚至閉經。

高泌乳素血症

泌乳素過高會抑制GnRH分泌,導致排卵障礙。香港瑪麗醫院研究發現,約10%閉經患者病因與此相關,常見於垂體瘤或某些藥物副作用。

內分泌失調對月經週期的影響

異常類型 具體表現 相關激素失衡
月經不規律 週期<21天或>35天 FSH/LH比例異常、雌激素波動
閉經 連續3個月無月經 GnRH分泌抑制、雄激素過高
異常出血 非經期出血或大量出血 黃體功能不足、子宮內膜增生

如何診斷內分泌失調

當出現內分泌失調症狀月經問題時,成為首要疑問。建議先至婦產科或內分泌科就診,醫師通常會:

  1. 詳細詢問月經史、體重變化等病史
  2. 安排基礎體溫記錄和超音波檢查卵巢結構
  3. 進行系列血液檢測,關鍵項目包括:
    • 月經第3天FSH、LH、雌激素
    • 甲狀腺功能(TSH、Free T4)
    • 泌乳素(空腹檢測)
    • 睪固酮(懷疑PCOS時)

改善內分泌失調的策略

生活方式調整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證實,體重減輕5-10%可使PCOS患者月經週期恢復率達60%。建議:

  • 飲食: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攝取
  • 運動: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 壓力管理:正念冥想可降低皮質醇23%(香港心理衛生會數據)

藥物治療

根據病因可能使用:

  • 口服避孕藥:調整月經週期,改善多囊症狀
  • 二甲雙胍:改善PCOS患者胰島素敏感性
  • 甲狀腺素補充劑:治療甲狀腺功能低下

何時尋求醫療協助

若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診:

  • 16歲尚未初經或連續3個月無月經
  • 月經週期短於21天或長於45天
  • 經期超過7天或需每2小時更換衛生棉
  • 嚴重經痛伴隨非經期出血

內分泌平衡的重要性

規律的月經週期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透過了解內分泌失調症狀月經的關聯,及早就醫(內分泌失調看哪科的選擇很重要)並採取綜合管理策略,多數患者可恢復正常週期。記住,調整生活方式是治本之道,必要時配合專業醫療介入,方能重拾生理平衡。

內分泌失調 婦產科 女性健康

1


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