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症狀

一、成人中耳炎:你了解多少?

成人中耳炎是指發生在成年人身上的中耳腔炎症反應,根據病程長短可分為急性中耳炎與慢性中耳炎兩大類型。急性中耳炎通常發病急驟,症狀明顯,多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慢性中耳炎則是指炎症持續存在超過三個月,可能伴隨耳膜穿孔或持續性耳漏等問題。根據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學會的統計資料顯示,香港每年約有5-7%的成年人會受到不同形式的中耳炎症狀困擾,其中以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滲出性中耳炎最為常見。

成人與兒童中耳炎在臨床表現和治療策略上存在顯著差異。兒童因咽鼓管較短且水平,更容易發生中耳炎,但成人中耳炎症狀往往更為複雜且容易被忽視。成人患者通常具有更清晰的症狀描述能力,但同時也更容易將初期中耳炎症狀誤認為是普通耳部不適而延誤就醫。值得注意的是,成人中耳炎可能與鼻咽癌、自體免疫疾病等嚴重疾病相關,這使得及時診斷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據,30-50歲的成年人是中耳炎的高發群體,特別是經常乘坐飛機的商務人士和患有慢性鼻竇炎的患者。

二、成人中耳炎的常見症狀

持續性耳痛:影響生活品質

成人中耳炎的典型中耳炎症狀之一是持續性耳痛,這種疼痛可能從輕微不適發展到劇烈刺痛,尤其在夜間平躺時會明顯加劇。疼痛可能放射至同側頭部、頸部或下頜區域,嚴重時甚至影響咀嚼和說話。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臨床觀察,約85%的急性中耳炎患者會出現明顯耳痛,其中近三成患者因疼痛無法正常工作和睡眠。這種疼痛通常伴隨耳內壓迫感,如同耳朵被堵塞的感覺,且按壓耳屏或牽拉耳廓時疼痛會加劇。

聽力逐漸下降:影響溝通與社交

聽力下降是成人中耳炎的另一重要中耳炎症狀,通常表現為傳導性聽力損失。患者會感覺聲音變得模糊、遙遠,特別是在嘈雜環境中理解對話變得困難。香港聽力學會的研究顯示,未經治療的中耳炎可能導致25-40分貝的聽力損失,相當於輕度至中度聽障程度。這種聽力問題不僅影響工作表現,更可能造成社交退縮和心理壓力。值得注意的是,滲出性中耳炎引起的聽力下降往往是漸進性的,患者可能直到與他人溝通出現明顯障礙時才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耳朵流膿:可能是慢性中耳炎的徵兆

當成人中耳炎發展至化膿階段,可能出現耳朵流膿的中耳炎症狀。這種分泌物最初可能呈漿液性,隨後轉為黏液性或膿性,且帶有特殊氣味。根據香港專科門診的統計,約15%的慢性中耳炎患者會出現反覆耳漏現象。耳漏的性質和量可以反映病情嚴重程度:

  • 清水樣分泌物:可能為腦脊髓液漏,需立即就醫
  • 黏液性分泌物:通常伴隨咽鼓管功能障礙
  • 膿性分泌物:表明急性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療
  • 血性分泌物:可能與腫瘤或嚴重感染相關

持續性耳漏不僅造成生活不便,更可能導致外耳道皮膚炎和更嚴重的感染。

耳鳴:影響睡眠與情緒

60%的成人中耳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耳鳴現象,這種中耳炎症狀表現為耳內持續性或間歇性的嗡嗡聲、嘶嘶聲或鈴聲。香港耳鳴診所的臨床資料顯示,中耳炎相關耳鳴的特點包括:

耳鳴類型 發生頻率 特徵描述
低頻耳鳴 45% 類似心跳或機器運轉聲
高頻耳鳴 35% 類似蟬鳴或哨聲
混合頻率耳鳴 20% 多種聲音混合,強度波動

耳鳴在安靜環境中特別明顯,嚴重時可能導致失眠、焦慮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顯著影響。

頭暈、平衡感失調

中耳與內耳前庭系統相鄰,當炎症波及內耳時,可能出現眩暈和平衡障礙的中耳炎症狀。患者常描述為天旋地轉的感覺,伴隨噁心、嘔吐和行走不穩。香港神經耳科中心的數據表明,約25%的中耳炎患者會出現前庭功能異常,其中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引起的迷路炎最為常見。這種眩暈發作可能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在頭部位置改變時特別明顯,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和安全。

其他症狀:面部麻痺、味覺改變(罕見)

在極少數情況下,成人中耳炎可能出現面部神經麻痺或味覺改變等特殊中耳炎症狀。這是因為炎症影響到穿行於中耳的面神經或鼓索神經。根據香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報告,這類併發症的發生率約為0.5-1%,但一旦發生即表示病情嚴重。面部麻痺通常表現為單側面部肌肉無力、嘴角歪斜、眼瞼閉合不全等;味覺改變則可能表現為金屬味或味覺減退。這些症狀需要立即就醫,以免造成永久性神經損傷。

三、成人中耳炎的成因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竇炎

上呼吸道感染是誘發成人中耳炎最常見的原因,約70%的急性中耳炎病例與此相關。當感冒或鼻竇炎發生時,鼻腔和鼻咽部的黏膜腫脹會阻塞咽鼓管開口,導致中耳通氣不暢和液體積聚,形成細菌生長的溫床。香港季節性流感高峰期時,中耳炎就診率通常會上升30-40%。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反覆發作的過敏性鼻炎患者,其鼻黏膜長期處於炎症狀態,大大增加了中耳炎的發病風險。

咽鼓管功能障礙:壓力變化、鼻咽癌

咽鼓管負責調節中耳與外界氣壓平衡,其功能障礙是成人中耳炎的重要致病因素。根據香港耳鼻喉科專科醫生的臨床觀察,以下情況容易導致咽鼓管功能異常:

  • 氣壓急劇變化:如飛機起降、潛水時
  • 鼻咽部腫瘤:特別是鼻咽癌,早期可能僅表現為中耳炎症狀
  • 胃食道反流:胃酸刺激咽鼓管開口
  • 甲狀腺功能低下:導致黏膜水腫
  • 放射治療後遺症:頭頸部放療後組織纖維化

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機組人員和頻繁飛行人士的中耳炎發病率明顯高於一般人群。

外傷:耳部受傷可能引起中耳炎

耳部外傷可能破壞耳道的自然防禦機制,導致細菌侵入中耳腔。常見的創傷性因素包括:

創傷類型 發生機制 預防措施
耳膜穿孔 直接外力或壓力驟變 避免用尖銳物掏耳
顳骨骨折 頭部嚴重撞擊 騎車佩戴安全帽
耳部手術後 術後感染或癒合不良 嚴格遵守術後護理

香港急症室的數據顯示,每年約有200-300例與耳部外傷相關的中耳炎病例,多數發生在運動傷害和工業意外中。

自體免疫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等可能攻擊中耳黏膜,導致頑固性中耳炎。這類中耳炎症狀通常對常規治療反應不佳,且容易雙側發病。香港風濕病科中心的統計表明,約15%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會出現耳部併發症,其中以復發性多軟骨炎最為典型,其特徵是耳廓紅腫疼痛伴隨中耳炎症。這類患者需要風濕科與耳鼻喉科醫師共同診治,使用免疫抑制劑控制基礎疾病。

其他潛在原因

除了上述常見原因外,一些特殊情況也可能誘發成人中耳炎:

  • 牙科感染:上頜臼齒根尖膿腫可能突破上頜竇底部侵犯中耳
  • 免疫功能低下:愛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後服用抗排斥藥者
  • 遺傳性疾病:如囊性纖維化、原發性纖毛運動障礙
  • 鼻咽部結構異常:腺樣體殘留、鼻中隔偏曲
  • 職業暴露:長期接觸化學溶劑或粉塵的工作環境

香港職業安全健康局的資料顯示,從事建築、化工等行業的工人中耳炎發病率較高,與工作環境中的刺激物暴露有關。

四、成人中耳炎的診斷與治療

詳細病史詢問與身體檢查

診斷成人中耳炎的第一步是詳細的病史詢問和耳鏡檢查。醫師會特別關注中耳炎症狀的持續時間、嚴重程度、誘發因素和既往治療反應。耳鏡檢查可以觀察耳膜是否充血、膨出、穿孔或有液體 behind the tympanic membrane。根據香港專科門診的標準流程,完整的耳部檢查還包括:

  • 鼻咽鏡檢查:評估咽鼓管開口和鼻咽部狀況
  • 頸部觸診:檢查淋巴結是否腫大
  • 神經學檢查:評估面神經功能
  • 氣耳鏡檢查:觀察耳膜活動度

這些檢查有助於確定中耳炎的類型和嚴重程度,為後續治療提供依據。

聽力檢查:評估聽力受損程度

純音聽力檢查是評估中耳炎患者聽力損失的標準方法,可以準確測定各頻率的聽閾值。根據香港聽力學院的標準,聽力損失分級如下:

聽力損失程度 聽閾值(dB HL) 對溝通的影響
正常 ≤25 無明顯影響
輕度 26-40 細語困難
中度 41-55 正常對話困難
中重度 56-70 大聲說話才能聽懂
重度 71-90 需助聽器輔助

語音辨識測試可以進一步評估患者在噪音環境下的理解能力,這對制定康復計劃非常重要。

鼓室圖:檢查中耳功能

鼓室圖是客觀評估中耳功能的重要工具,通過測量耳膜順應性來判斷中耳狀況。典型的鼓室圖類型包括:

  • A型:正常曲線,峰值在0 daPa附近
  • B型:平坦曲線,提示中耳積液
  • C型:負壓曲線,峰值在-100 daPa以下,表示咽鼓管功能障礙
  • Ad型:高順應性,可能為耳膜癒合不全或聽骨鏈斷裂
  • As型:低順應性,可能為耳膜硬化或聽骨鏈固定

香港耳鼻喉科診所通常將鼓室圖與聽力檢查結合,為中耳炎症狀的診斷提供客觀依據。

影像學檢查:CT掃描、MRI(必要時)

對於複雜或頑固性中耳炎病例,影像學檢查有助於發現潛在的結構異常或併發症。顳骨高解析度CT可以清晰顯示中耳和乳突的細微結構,特別適合評估:

  • 膽脂瘤的形成和範圍
  • 聽骨鏈的完整性
  • 面神經管的解剖位置
  • 乳突氣化程度

當懷疑顱內併發症或腫瘤時,可能需要進行MRI檢查。根據香港放射科醫學院指南,約20%的慢性中耳炎患者需要影像學檢查來指導治療決策。

藥物治療:抗生素、類固醇、抗組織胺

藥物治療是成人中耳炎的主要治療方式,根據病因和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藥物:

藥物類型 適應症 常用藥物 療程
抗生素 細菌感染 Amoxicillin-clavulanate 7-10天
類固醇 減輕炎症 Prednisolone 5-7天
抗組織胺 過敏因素 Loratadine 2-4週
鼻充血劑 改善通氣 Oxymetazoline噴劑 ≤7天

香港藥劑師學會提醒,使用抗生素應完成整個療程,即使中耳炎症狀已改善,以免產生抗藥性。對於反覆發作的患者,可能需要預防性使用低劑量抗生素。

手術治療:鼓室成形術、乳突切除術

當藥物治療無效或出現併發症時,手術介入成為必要選擇。常見的中耳炎手術包括:

  • 鼓膜切開術:引流中耳積液,緩解壓力和疼痛
  • 通氣管置入術:維持中耳通氣,預防積液復發
  • 鼓室成形術:修復穿孔的耳膜,改善聽力
  • 乳突切除術:清除病變的乳突氣房,控制感染
  • 聽骨鏈重建術:恢復聲音傳導功能

香港公立醫院每年進行約1,500例中耳炎相關手術,成功率達85%以上。術後需要定期追蹤,確保手術效果和預防復發。

五、成人中耳炎的併發症與風險

聽力永久性損傷

未經適當治療的中耳炎可能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傷,機制包括:

  • 耳膜穿孔不癒合:造成持續的傳導性聽力損失
  • 聽骨鏈破壞:炎症侵蝕聽小骨,影響聲音傳導
  • 內耳損傷:毒素通過圓窗膜進入內耳,損傷毛細胞
  • 鼓室硬化:中耳黏膜慢性炎症導致鈣質沉積

香港殘疾人士登記處的數據顯示,約12%的聽障人士其聽力損失與未治癒的中耳炎相關。早期識別中耳炎症狀並積極治療是預防永久性聽損的關鍵。

乳突炎

乳突炎是中耳炎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發生率約為1-2%。當炎症從中耳擴散至乳突氣房時,可能導致:

乳突炎類型 臨床特徵 治療方式
急性乳突炎 耳後紅腫熱痛、發燒 靜脈抗生素、手術引流
慢性乳突炎 持續耳漏、聽力下降 乳突切除術
隱蔽性乳突炎 症狀輕微但影像學異常 根據嚴重度決定治療

香港急症醫院每年處理約50-80例急性乳突炎病例,多數需要住院治療和手術介入。

腦膜炎、腦膿瘍(罕見但嚴重)

當中耳感染突破顱骨屏障時,可能引發危及生命的顱內併發症。根據香港神經外科中心的統計,中耳炎相關顱內併發症的發生率約為0.1%,但死亡率高達5-10%。這些嚴重併發症包括:

  • 腦膜炎:發燒、頭痛、頸部僵硬、意識改變
  • 腦膿瘍:局部神經功能缺損、抽搐、顱內壓升高
  • 硬腦膜外膿瘍:持續耳痛、發燒、神經症狀
  • 側竇血栓性靜脈炎:敗血症、顱內壓升高

這些情況需要立即住院,使用強效抗生素並考慮手術引流。

面神經麻痺

面神經穿行於中耳腔,當炎症或膽脂瘤侵犯面神經管時,可能導致面部麻痺。這種併發症的發生率約為0.5%,表現為:

  • 單側面部肌肉無力
  • 嘴角歪斜,笑時更明顯
  • 眼瞼閉合不全,可能導致角膜損傷
  • 額紋消失,無法皺眉
  • 味覺減退或改變

香港面部神經專科診所的資料顯示,中耳炎引起的面神經麻痺若在72小時內接受適當治療,80%的患者可以完全恢復功能。延誤治療則可能導致永久性後遺症。

六、成人中耳炎的預防與保健

預防感冒: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是減少中耳炎發生的關鍵策略。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 避免觸摸面部:特別是在公共場所後
  • 接種流感疫苗:每年秋季接種,保護期約6-8個月
  • 避免密切接觸感冒患者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研究表明,良好的手部衛生可以降低30-40%的呼吸道感染風險,從而間接預防中耳炎發生。

戒菸:吸菸影響咽鼓管功能

吸菸對耳部健康有多重負面影響:

影響機制 具體表現 改善措施
纖毛功能受損 咽鼓管清除能力下降 徹底戒菸
黏膜炎症 鼻咽部和咽鼓管腫脹 避免二手菸
免疫功能抑制 易發生感染且難癒合 尋求戒菸輔助

香港吸菸與健康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吸菸者中耳炎發病率是非吸菸者的1.5-2倍,戒菸後6個月內風險開始下降。政府提供的戒菸熱線和門診服務可以幫助吸菸者成功戒菸。

避免噪音暴露:保護聽力

過度噪音暴露可能加重中耳炎患者的聽力損傷,香港職業安全健康局建議:

  • 工作場所噪音超過85分貝時必須佩戴防護耳塞
  • 使用耳機時遵循60/60原則:音量不超過60%,時間不超過60分鐘
  • 遠離爆破聲、槍聲等高強度脈衝噪音
  • 定期進行聽力檢查,早期發現聽力變化

對於已有中耳炎症狀的患者,更應注意噪音防護,因為發炎的中耳對聲損傷更敏感。

均衡飲食,增強免疫力

適當的營養支持有助於增強免疫力,預防感染。香港營養師協會推薦以下營養素對耳部健康特別重要:

  • 維生素A:維持黏膜完整性,來源包括胡蘿蔔、南瓜
  • 維生素C:促進免疫功能,來源包括柑橘類水果、青椒
  • 鋅:加速傷口癒合,來源包括海鮮、堅果
  • Omega-3脂肪酸:抗炎作用,來源包括深海魚類
  • 抗氧化劑:減少氧化壓力,來源包括莓果、綠茶

保持適當水分攝取也很重要,有助於維持黏膜濕潤和分泌物稀釋。

定期健康檢查

定期耳鼻喉科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潛在問題,特別是對於高風險人群:

風險人群 檢查頻率 檢查項目
有中耳炎病史者 每6-12個月 耳鏡檢查、聽力測試
頻繁飛行者 每年一次 咽鼓管功能評估
免疫功能低下者 每3-6個月 完整頭頸部檢查
鼻咽癌高風險者 每年一次 鼻咽內視鏡檢查

香港多家私家醫院提供專門的聽力保健計劃,幫助民眾監測耳部健康狀況。

七、及早發現與治療,避免嚴重併發症

成人中耳炎雖然常見,但絕不可輕視。許多患者因忽略早期中耳炎症狀而延誤就醫,導致治療困難和併發症發生。香港耳鼻喉科醫學會強調,當出現持續耳痛、聽力下降、耳鳴或耳漏等症狀超過48小時時,就應該尋求專業醫療協助。現代醫學對中耳炎的診斷和治療已相當成熟,多數患者通過適當治療可以完全康復而不留後遺症。

對於慢性或反覆發作的中耳炎患者,建立長期管理計劃至關重要。這包括定期追蹤檢查、避免已知誘發因素、學習自我監測症狀變化等。香港多家醫院已設立中耳炎特別門診,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和患者教育,幫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記住,對中耳炎症狀的警覺性和及時行動是保護聽力和整體健康的關鍵。

37


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