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玫瑰疹,又稱為「」或「第六病」,是一種常見於嬰幼兒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它主要由人類疱疹病毒第6型(HHV-6)或第7型(HHV-7)引起,這些病毒屬於疱疹病毒家族,但與引起唇疱疹或生殖器疱疹的病毒不同。玫瑰疹的好發年齡通常為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尤其是6個月至1歲的寶寶最為常見。這是因為在這個年齡段,嬰兒從母體獲得的抗體逐漸減少,而自身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玫瑰疹的發病季節並無明顯的季節性,但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數據,春季和秋季的病例略多於其他季節。這可能與氣候變化導致病毒活躍度增加有關。玫瑰疹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例如咳嗽或打噴嚏,也可能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後再觸摸口鼻而感染。值得注意的是,玫瑰疹的潛伏期約為9至10天,這意味著寶寶可能在接觸病毒後近兩週才會出現症狀。
與「」不同,玫瑰疹是一種病毒感染性疾病,而汗疹熱痱則是因汗腺堵塞引起的皮膚問題。汗疹熱痱通常表現為細小的紅色丘疹,多出現在皮膚皺褶處或衣物摩擦部位,且不會伴隨發燒等全身症狀。家長在區分這兩種情況時,可以觀察寶寶是否有發燒的症狀,玫瑰疹通常會先有高燒,之後才出現皮疹。
玫瑰疹的典型症狀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發燒期和皮疹期。在第一階段,寶寶會突然出現高燒,體溫可達39°C甚至40°C,這種高燒通常持續3至5天。令人擔憂的是,除了發燒外,寶寶可能沒有其他明顯的症狀,這常常讓家長感到困惑和焦慮。有些寶寶可能會伴隨輕微的咳嗽、流鼻涕或食慾不振,但這些症狀通常不明顯。與普通感冒不同,玫瑰疹引起的發燒對退燒藥的反應可能不太理想,即使服用退燒藥,體溫也往往只能暫時下降,不久後又會回升。
當高燒突然退去後,玫瑰疹的第二階段就開始了。這時寶寶的皮膚上會出現特徵性的皮疹,這些皮疹呈現為細小的粉紅色斑點或輕微隆起的丘疹,直徑約2-5毫米。皮疹通常先出現在軀幹(胸腹部),然後擴散到頸部、臉部和四肢。與「汗疹熱痱」不同,玫瑰疹的皮疹不會引起瘙癢或不適,也不會出現水泡或膿皰。這些皮疹通常在24小時內完全顯現,並持續1至3天後自行消退,不會留下任何痕跡或色素沉著。
值得注意的是,約有10-15%的玫瑰疹患兒可能會出現「熱性驚厥」,這是由於突然高燒引起的抽搐現象。雖然這看起來很嚇人,但大多數情況下是良性的,不會對寶寶的大腦造成長期影響。如果寶寶出現抽搐,家長應保持冷靜,讓寶寶側臥以避免窒息,並立即就醫。
玫瑰疹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症狀和病史,通常不需要特殊的實驗室檢查。當醫師遇到一個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出現持續3-5天的高燒,退燒後出現典型皮疹的情況時,往往可以做出玫瑰疹的臨床診斷。醫師會詳細詢問家屬關於發燒的持續時間、最高溫度、對退燒藥的反應等問題,並仔細檢查皮疹的分布和特徵。
在發燒初期,由於皮疹尚未出現,玫瑰疹的診斷可能會比較困難。這時醫師可能會建議做一些基本檢查來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例如:
只有在症狀不典型或出現併發症時,醫師才會考慮進行更專門的檢查,如HHV-6或HHV-7的血清學檢測或PCR檢測。但這些檢查通常價格昂貴且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獲得結果,因此在臨床實踐中並不常用。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的數據顯示,約95%的玫瑰疹病例可以通過臨床表現確診,無需特殊檢查。
玫瑰疹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目前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症狀,讓寶寶感到舒適。對於發燒的處理,可以使用適當劑量的退燒藥,如撲熱息痛(Paracetamol)或布洛芬(Ibuprofen)。家長應注意:
| 藥物 | 劑量 | 用藥間隔 |
|---|---|---|
| 撲熱息痛 | 10-15mg/kg/次 | 每4-6小時一次,24小時內不超過5次 |
| 布洛芬 | 5-10mg/kg/次 | 每6-8小時一次,24小時內不超過4次 |
除了藥物治療外,皮膚護理也很重要。雖然玫瑰疹的皮疹通常不會引起不適,但仍應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可以給寶寶穿著寬鬆、透氣的棉質衣物,避免過度包裹導致出汗過多,這可能加重皮疹或引發「汗疹熱痱」。洗澡時使用溫水和溫和的嬰兒沐浴露,避免用力搓揉皮膚。如果寶寶因皮疹感到輕微瘙癢,可以請醫師開具溫和的止癢藥膏。
居家照護方面,應確保寶寶有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攝入。發燒會增加身體的水分流失,因此要鼓勵寶寶多喝水或母乳。如果寶寶食慾不振,可以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果泥等,不必強迫進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適宜(約24-26°C),避免過熱或過冷。
由於玫瑰疹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預防的關鍵在於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雖然完全避免感染可能很困難,但以下措施可以降低風險:
提高寶寶的免疫力也是預防玫瑰疹的重要一環。母乳餵養是最佳選擇,因為母乳中含有豐富的抗體和其他免疫物質。對於較大的嬰兒,應提供均衡的營養,包括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確保寶寶有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活動,避免過度疲勞。根據香港衛生署的建議,嬰幼兒每天應有12-16小時的睡眠(包括午睡)。
值得注意的是,玫瑰疹目前沒有可用的疫苗。感染後雖然會獲得持久免疫力,但由於有兩種病毒(HHV-6和HHV-7)可引起玫瑰疹,因此極少數兒童可能會再次感染不同型別的病毒而發病。與「汗疹熱痱」不同,玫瑰疹的預防重點在於避免病毒感染,而非皮膚護理。
關於玫瑰疹,民間流傳著許多誤解。最常見的迷思之一是「玫瑰疹會傳染嗎?」事實上,玫瑰疹確實具有傳染性,主要是在發燒期間具有傳染性,一旦皮疹出現,傳染性通常已經很低。根據香港大學的研究,玫瑰疹的傳染性中等,不如水痘或麻疹那麼強,但仍有必要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
另一個常見問題是「玫瑰疹會復發嗎?」一般來說,感染HHV-6或HHV-7後,人體會產生持久的免疫力,因此由同一型病毒引起的玫瑰疹通常不會復發。然而,由於有兩種不同的病毒可引起相似的症狀,極少數兒童可能會感染另一型病毒而再次出現玫瑰疹症狀。統計顯示,約有3-5%的兒童可能出現「第二次」玫瑰疹。
許多家長也擔心「玫瑰疹會留下疤痕嗎?」事實上,玫瑰疹的皮疹消退後不會留下任何疤痕或色素沉著,這與水痘或其他可能留下疤痕的皮疹不同。皮疹通常會在1-3天內完全消退,皮膚恢復正常。這點與「汗疹熱痱」類似,汗疹熱痱在適當護理下也不會留下永久性痕跡。
雖然玫瑰疹通常是一種良性的自限性疾病,但在某些情況下應及時就醫。如果寶寶出現以下情況,家長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對於3個月以下的嬰兒出現發燒,無論是否有其他症狀,都應立即就醫,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嬰兒免疫系統尚未成熟,發生嚴重感染的風險較高。同樣,如果寶寶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出現發燒時也應及時就醫。
就醫時,家長應準備好以下信息:發燒開始的時間、最高體溫、對退燒藥的反應、伴隨症狀、飲食和排尿情況等。這些信息將幫助醫師做出準確的診斷和治療建議。香港兒童醫院的數據顯示,玫瑰疹患兒中約有5-10%需要住院觀察,主要是因為高燒引起脫水或熱性驚厥等情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