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陰道炎是婦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根據香港衛生署統計,約75%女性一生中至少會經歷一次陰道炎感染。這種發生在陰道黏膜的炎症反應,主要表現為分泌物異常、外陰瘙癢和灼熱感。臨床上最常見的三大類型包括:細菌性陰道炎、念珠菌陰道炎和滴蟲性陰道炎,每種類型的成因和治療方式各有不同。
細菌性陰道炎通常因陰道內菌群失衡引起,當乳酸桿菌減少而厭氧菌過度增生時就會發病。念珠菌陰道炎則由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導致,這種真菌本來就存在於陰道中,但在免疫力下降時才會引發症狀。滴蟲性陰道炎則是由寄生蟲「陰道滴蟲」透過性接觸傳播所致,屬於性傳染病的一種。
值得注意的是,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由於骨盆腔血液循環改變,陰道環境較易發生變化,可能增加感染風險。而膀胱過動症患者因頻尿需要經常如廁,若衛生習慣不良,也可能提高陰道炎發生機率。這些關聯性提醒我們,婦科問題往往相互影響,需要全面關注。
準確辨別陰道炎類型對後續治療至關重要。細菌性陰道炎的典型特徵是灰白色分泌物,帶有特殊的魚腥味,特別在月經期間或性行為後氣味會更加明顯。分泌物質地稀薄,外陰瘙癢程度相對較輕,但可能伴隨輕微的灼熱感。
念珠菌陰道炎的症狀則截然不同,會出現濃稠的白色分泌物,狀似乳酪或豆腐渣,通常沒有明顯異味。患者會感到劇烈瘙癢,外陰部可能出現紅腫、灼熱感,排尿時會有刺痛感。這些症狀在月經來臨前一週往往會加重,與荷爾蒙變化密切相關。
滴蟲性陰道炎的分泌物呈黃綠色、泡沫狀,帶有強烈惡臭。患者除了感到外陰嚴重瘙癢和紅腫外,還可能出現排尿疼痛和性交疼痛。部分患者甚至會發現外陰部有輕微出血或瘀斑。
| 類型 | 分泌物特徵 | 氣味 | 伴隨症狀 |
|---|---|---|---|
| 細菌性陰道炎 | 灰白色、稀薄 | 魚腥味 | 輕度瘙癢 |
| 念珠菌陰道炎 | 白色、濃稠如乳酪 | 無明顯氣味 | 劇烈瘙癢、灼熱感 |
| 滴蟲性陰道炎 | 黃綠色、泡沫狀 | 惡臭 | 嚴重瘙癢、排尿痛 |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長期反复的陰道炎感染可能會影響鄰近器官健康。嚴重的外陰瘙癢可能導致睡眠障礙,進而影響日間生活品質。有些患者可能因慢性炎症刺激而加重膀胱過動症症狀,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及時正確診斷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當出現疑似陰道炎症狀時,應盡快就醫進行專業診斷。婦科醫師會先進行詳細問診,了解症狀持續時間、分泌物特徵、月經周期、性生活史和過往病史等資訊。特別是對於同時患有子宮肌瘤或膀胱過動症的患者,需要更全面評估整體婦科健康狀況。
標準的婦科檢查包括外陰視診和內診。醫師會觀察外陰部有無紅腫、潰瘍或異常增生,然後使用鴨嘴擴張器檢查陰道壁和子宮頸狀況。在這個過程中,醫師會注意分泌物的量、顏色、質地和氣味,這些都是初步判斷陰道炎類型的重要線索。
分泌物檢驗是確診的關鍵步驟,主要包括:
對於複雜病例,特別是合併子宮肌瘤或反复發作的陰道炎,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更全面的檢查,包括超聲波檢查以評估骨盆腔狀況。這些檢查不僅能確診陰道炎類型,還能排除其他可能導致類似症狀的疾病,確保治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陰道炎的治療必須根據具體類型選擇相應藥物,錯誤用藥不僅無效,還可能加重病情或導致反复感染。細菌性陰道炎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療,最常用的是口服或局部使用的Metronidazole或Clindamycin。標準療程通常為5-7天,即使症狀提前改善也必須完成整個療程,否則容易復發。
念珠菌陰道炎的治療以抗真菌藥物為主,常見的如Clotrimazole、Miconazole等。這些藥物有各種劑型,包括陰道塞劑、藥膏和口服藥。輕度感染通常使用1-3天的局部治療即可,但反复或嚴重感染可能需要口服Fluconazole單次劑量或每三天一次,連續2-3次的治療方案。
滴蟲性陰道炎的標準治療是口服Metronidazole或Tinidazole,通常單次大劑量或7天療程。由於滴蟲性陰道炎屬於性傳染病,性伴侶必須同時接受治療,否則很容易再次感染。治療期間應避免性行為,或全程使用保險套,直到雙方都確認治癒為止。
治療期間應避免使用衛生護墊,穿著寬鬆棉質內褲,保持外陰部乾爽。如果同時患有膀胱過動症,應注意如廁後的清潔方式,避免將腸道細菌帶至陰道區域。完成療程後,建議回診確認是否完全康復,特別是症狀持續或加重的患者。
預防陰道炎的關鍵在於維持陰道正常的菌群平衡和健康的免疫系統。個人衛生方面,建議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陰部即可,避免使用肥皂、沐浴乳或陰道灌洗液,這些產品會破壞陰道正常的酸性環境和菌群平衡。清洗時應由前向後,防止肛門細菌帶到陰道口。
衣著選擇對陰道健康至關重要。應優先選擇棉質、透氣的內褲,避免過緊的褲子或不透氣的合成纖維材質,這些會造成局部濕熱環境,利於病原菌繁殖。運動後應立即更換汗濕的衣物,游泳後也應盡快換下濕泳衣。
性行為相關的預防措施包括:
增強免疫力是預防所有類型感染的基礎。均衡飲食應包含足夠的益生菌,如優格、發酵食品,有助維持陰道菌群平衡。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能提升整體免疫力,減少感染機會。壓力管理同樣重要,長期壓力會削弱免疫系統,增加感染風險。
對於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由於骨盆腔環境可能發生變化,更需注意陰道健康的維護。定期婦科檢查能及早發現問題,適當治療子宮肌瘤也有助改善整體婦科健康。膀胱過動症患者則應建立良好的如廁習慣,避免因頻尿而過度清潔導致陰道環境破壞。
最後,了解自身身體變化,出現異常症狀時及時就醫,不自行用藥或延誤治療,是維護陰道健康最重要的原則。透過正確的預防措施和及時的醫療介入,大多數陰道炎都能有效控制和預防,讓女性遠離這個難言之隱的困擾。
0